制度规范 活动引领
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到边全覆盖
——中小学课后作业设计大赛活动典型案例
按照旗教育局《喀喇沁旗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要求,全旗各义务教育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开端。各学校积极成立推进组织,探究解决途径,分析原因,梳理问题;制定管理制度,启动问责机制,严控总量,强化评价;强化教研引路,开展活动促进,创新方式,优化设计;加强家校联动,共同关注成长,转变观念,形成合力,切实推动了“双减”落地有声。为进一步强化正面引导,实施科学管控,旗教育局在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素养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科任教师课后作业设计能力、水平等基本功的培养,从组织全旗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作业设计大赛活动入手,开启了推动“双减”到底到边的全学科全员行动。
一、出台方案,组建行动团队
按照局领导的部署指导,快速研究出台《喀喇沁旗第一届“行知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作业设计大赛实施方案》,定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举办赛事活动。以此引导各学校组织全学科现任教师全员参与,本着“课标、体验、简约、质量”的原则,引导教师坚决不再布置无效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坚决做到作业全批全改,坚决贯彻国家“双减”政策。进行宏观引领,由教育局基础教育股牵头,联合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全旗课后作业设计大赛组委会评审组,制定方案,分配名额,设计模板,筹备参赛案例评比表彰活动,并将遴选全学段课后作业设计优秀“模案”结集推行。开展校内评选,各学校全面启动全校性课后作业设计大赛,作为教师基本功竞赛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初中阶段三个学段,个人独立设计奖和教研组集体设计奖两个奖项系列,充分利用近1个月时间在校内开展全体任课教师全学科全员参与的课后作业设计逐级竞赛、展评、表彰活动。
二、完善体系,确定参赛范围
人员范围确定为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9年级全学科所有一线任课教师均可以个人或教研组集体形式参赛。内容范围确定为本学年度本年级2021年9月1日—2022年6月30日所任教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内任意选定一个教学单元,须按照任教学科授课内容进行整个一个教学单元的课后作业设计,突显主题联系,体现序列性。
三、注重能力,清晰设计维度
一是思政要求。课后作业设计着力突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二是政策要求。符合“五项管理”和“双减”相关政策要求,单科作业预计完成时限不超过30分钟,本班级当天全学科书面课后作业安排总量核算小学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三是课标要求。符合课标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突出教与学重难点和训练体验重点。四是科学要求。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做到难易适度,鼓励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五是目标要求。紧紧围绕主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突出实践性、实效性、启发性,能够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能够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四、明确要求,强力组织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各学校主要领导进一步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不可逆性,审时度势,全力以赴,推进“双减”到底到边。充分认识到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之所以过重,其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教师对作业的理解没有深刻的思想认识,通过组织课后作业设计大赛,引领教师科学、有效的设计好每一科每一课的作业,用高效的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高效的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刻不容缓。二是严格实施。各学校成立大赛领导组织和评审组织,严肃严格、务求实效开展活动,严密参赛程序,公平公正评选,大张旗鼓表彰。非本班级、本年级现任课教师不挂靠、挂名参赛,非一线任课教师不参与设计和评选。填报个人参赛和教研组参赛相应的推荐汇总表要有校长签字、加盖公章并标注经公示无异议等内容,保证大赛的高质量、高水平,切实能够提高广大一线教师作业设计和驾驭能力水平。

首页
机构概况
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交流
蒙公网安备15040402000121号